📌 本文並非遊戲攻略,而是一段個人創作歷程的回顧與終點。
我的創作初衷
我曾經當過一段時間的 Guild Wars 2 YouTuber。那時候我使用的名字是 維吉爾(Vigil),這個名字帶有「守望者」的意涵。當時的我全心投入 GW2,希望能成為 Tyria 的一名守護者。
起初我主要操作的職業是 Ranger,但我其實是個全職業玩家。後來我不再限制自己用哪個角色,只要覺得有趣、想嘗試,我就會開新角色遊玩。
想讓更多人加入這款遊戲
我知道 GW2 在台灣的能見度一直不高,這讓我覺得有些可惜,畢竟它是一款設計優秀的遊戲,卻沒能獲得應有的關注。
為了推廣這款遊戲,我開始錄製一些非常基礎的教學影片。舉例來說,我曾介紹過「遊俠如何使用陸地矛」,從技能 1 到技能 5 都逐一拆解,甚至連這把武器如何補足遊俠在「隱形攻擊機制」上的弱點也一併說明。
那時候我真的相信,只要把這些細節講清楚,就能降低新手的學習門檻,讓更多人願意加入 GW2 的世界。
我發現門檻其實不在遊戲操作
但我後來逐漸意識到,GW2 真正的門檻,其實並不是「怎麼玩遊戲」,而是語言──英文本身。
這是一款全英文介面的遊戲。即使戰鬥系統簡單直觀,只要看不懂任務提示、技能描述、或裝備詞條,新手就很難持續投入。而且 GW2 又是一款強調 Build 設計的遊戲,玩家遲早都會接觸到官方 Wiki。那裡充滿了大量需要閱讀的英語內容,這對許多玩家來說,是一種天然的勸退機制。
後來我發現:英文能力夠好的玩家,本來就會直接去看 Wiki,那裡的資訊比我做的影片更完整,還會隨著改版滾動更新。
那時候我才明白,我其實只是在一塊一塊地搬磚──而且搬的還是會風化的舊磚頭。
當這個現實漸漸變得清晰,我決定不再繼續製作影片。
流量不是問題,但價值難以判斷
我的 YouTube 頻道其實是有流量的,雖然稱不上熱門,但觀看數字也不算冷清。
不過,作為創作者的我,始終無法判斷這些觀看到底是因為影片真的有幫助,還是只是因為 GW2 的影片太少。畢竟台灣的 GW2 社群本來就小,只要有一點內容釋出,就可能被點開看看──即使內容不一定符合觀眾真正的需求。
我也不是沒想過回鍋經營頻道,有時候甚至會構想新企劃。但最後我總會提醒自己:
GW2 玩家真正需要的,可能不是那些最基礎的磚頭。
那些東西或許早已有人自己搬過,也可能根本不是他們眼下想蓋的房子。
我的選擇
身為一個個人創作者,再加上平日還要上班,我知道自己無法做出像 Icy Veins 那樣的大型攻略網站。那樣的深度與維護頻率,需要團隊支援,也需要穩定的流量變現,並不適合我這種以興趣為出發點的創作方式。
中間我也曾離開 GW2,去玩了一段時間的 黑色沙漠(Black Desert)。那款遊戲的生活系統非常有趣,是 GW2 缺乏的部分,也讓我開始從不同角度觀察遊戲機制。
經歷這些之後,我愈來愈清楚:
對我來說,重要的不是傳遞遊戲知識,而是透過遊戲進行思考。
正因如此,我決定不再更新原有的 YouTube 頻道。
如果你是因為這些影片而認識我的玩家,謝謝你曾經點開它們。
那些影片或許只是一些磚頭,但它們見證了我一段真誠的創作歷程。
舊磚頭,留給有緣人
這個 YouTube 頻道目前仍保留在網路上:https://www.youtube.com/@tyriaExplorer
如果你對這些風化的磚頭有興趣,歡迎前往我的舊頻道看看。
它們或許不再更新,但仍承載著我曾經想守護 Tyria 的那份熱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