琴子 [激戰2] 戰場存活指南

Facebook Twitter LinkedIn LINE Skype EverNote GMail Yahoo Email

前言

本文將分享一些提升戰場存活率的小技巧,幫助新手玩家減少頻繁陣亡的情況,避免因挫折而放棄戰場。

死亡並不可怕

在戰場上,死亡是常態。本遊戲對角色死亡的懲罰相當輕微,因此不必過度畏懼。但還是要避免明顯的錯誤,例如嘗試「一打十」這類不切實際的行為。

每次陣亡後,不妨回想原因:是特長選擇?配裝不足?打法問題?走位失誤?還是單純誤操作?唯有找出可改進的地方,才能從死亡中學習與成長。

事實上,有些高手甚至會進行「戰術性自殺」。若能以一名角色拖住敵方三、四人長達兩分鐘,即使最後倒下,也已經替本方大部隊爭取到寶貴的空間與時間。

你的對手有十年經驗

《激戰2》自 2012 年發行至今,已經超過十年。你的對手很可能是一路玩到現在的老手,累積了長達十年的經驗。一開始輸給他們完全正常,不必灰心。只要持續遊玩並累積實戰經驗,你也會逐漸進步。

選擇合適的職業

理論上,每種職業都能上戰場,但並非都適合當遊蕩者。即使再怎麼努力練習,有些職業的效果依然有限。

例如,燃火者(Firebrand)與災厄師(Scourge)普遍被認為不適合單人遊蕩(solo roaming)。這兩個職業在團戰中仍能發揮價值,但在單人 PvP 的表現相對薄弱。

使用 Power Build

本遊戲的戰鬥節奏極快,小型會戰往往不到 20 秒就結束,因此 Power Build(直擊傷害) 通常更能在短時間內打出爆發。

當然,也有部分職業天生更適合 Condi Build(狀態傷害)。此時重點是堆高狀態傷害屬性,確保能在短時間內輸出最大化。例如:先驅者(Harbinger)、風暴使(Tempest)、燃火者(Firebrand)、龍魂使(Renegade)等。

至於 精通(Expertise),在 PvP 中價值有限。一來戰鬥時間短,二來許多玩家能清除狀態,使效果難以完整發揮。因此在 PvP 中,只需專注於提高狀態傷害值即可。

使用至少一種近戰武器(Melee Weapon)

為了平衡性,《激戰2》中的近戰武器通常擁有更高的傷害輸出。畢竟這是一款 RPG,而非純動作遊戲,數值強弱依然相當重要。因此建議避免雙遠程配置,至少攜帶一把近戰武器,甚至可以選擇雙近戰。

剛開始遊玩時,往往不容易掌握何時能在會戰中貼近敵人。此時可採用「一近戰+一遠程」的組合,確保在無法靠近對手時仍能輸出。

此外,許多近戰武器附帶衝刺或閃現技能,可快速拉近距離。隨著對戰場節奏的熟悉度提升,可以嘗試改用雙近戰組合,進一步提高整體傷害。

提高堅韌(Toughness)

大部分遊蕩者(Roamer)傾向使用 Power Build,因此適度增加堅韌屬性能大幅提升存活力。

許多高手分享的 Build 往往是全 Marauder 或全 Grieving 這類純攻擊配置,輸出雖然驚人,但幾乎沒有容錯空間。對新手而言,這樣的配裝可能會讓死亡率過高。

建議剛開始時,可以混搭幾件防禦型裝備,例如 Soldier 或 Dire。隨著逐漸熟悉戰場節奏,再慢慢減少防禦裝的比例,轉向更高輸出的配置。

同時要注意,戰場上仍會遇到以狀態傷害為主的玩家。若刻意堆高 Toughness 但整體生命值過低,也不是最佳選擇。Toughness 與 Vitality 平均分布,通常更能應對各種情境。

減傷(Damage Reduction)比治療(Heal)重要

除了治療技能(Skill 6)以外,大多數技能或特長所附帶的治療量都相當有限,往往只有數百生命值,甚至連擋下一次普攻都不夠。因此,在選擇技能或特長時,治療 (Sustain) 通常不是重點。

相較之下,防護(Protection)決心(Resolution) 這類百分比減傷的增益效果顯著得多。許多減傷特長同樣以百分比計算,能大幅降低實際承受的傷害。

總結來說,在挑選防禦取向的技能與特長時,應優先考慮 減傷生存(Survivability),而非治療。

學會逃跑

在戰場上,並非每場戰鬥都能取勝。當局勢不利時,能成功撤退本身就是一種戰術。成功脫逃意味著敵人浪費了時間卻無法擊殺你,對己方而言已是一種收益。

以下是一些常見的逃跑技巧:

  • 使用座騎:脫戰後立即騎乘,不僅移動速度更快,還能替你吸收部分攻擊。
  • 使用滑翔:若戰鬥發生在己方控制區域,可利用滑翔脫離敵方攻擊範圍。
  • 使用閃現:閃現技能不僅能進攻,也能拉開距離,迅速脫戰。
  • 利用移速增益:如奔馳(Superspeed)、迅捷(Swiftness)或其他加速效果。
  • 卡地形:善用掩體遮擋遠程攻擊,例如繞著障礙物走位,拖延敵方進攻。
  • 逃進鄰近建築物:敵人無法快速突破防線,你可在裡面等待脫戰,然後傳送離開。
  • 逃往營地:雖然沒有城牆保護,但守衛能對敵人造成一定壓力。
  • 逃向我方傳送點:若實在別無他法,往自家傳送點跑。有時會遇到友方遊蕩者,反打一波成功擊退敵人。

創造優勢

戰場並不是公平決鬥,交戰往往不在對等條件下進行。能否勝出,取決於你是否能選擇或創造對自己有利的局勢。

以下是一些常見方式:

  • 以多打少:盡量確保人數優勢。
  • 善用友方 NPC:與守衛或其他 NPC 協同作戰。
  • 躲避視野:從側翼或背後發起攻擊,提升奇襲效果。
  • 伺機亂入:在敵方交戰中途介入,往往能撿到便宜。
  • 抓落單目標:會戰時,優先擊殺脫隊或相對弱勢的敵人。
  • 使用增益:如防護、決心、抵抗、堅定等關鍵防禦增益。
  • 移除敵方增益:本遊戲高度依賴增益維持戰力,剝奪增益是打破平衡的有效手段。
  • 活用攻城武器(Siege Weapon):在特定地形或戰況下可發揮決定性作用。

選擇 Roamer Build

除非你有固定的大部隊可跟,否則建議將角色配置成 Roamer Build,以便在一對一或小型會戰中更好應對。

遊蕩者大致可分為兩種類型:

  • 刺客型(Assassin):強調高爆發與擊殺速度,但犧牲存活性。特色是快速進出戰場,並能迅速脫離戰鬥。
  • 壯漢型(Bruiser):著重耐久與持續作戰,生存力高,但擊殺速度相對較慢。

刺客與壯漢的差異並非絕對,而是依特長、裝備與升級組件的傾向所決定。攻擊取向越強,就越偏向刺客;防禦比例越高,就越接近壯漢。

如果參考了網路上的 Build 卻發現死亡率過高,可以嘗試增加防禦配置。反之,如果覺得輸出過慢,就增加一些攻擊屬性。隨著經驗累積,你會逐漸找到最適合自己的 Build 平衡點。

閱讀 Meta Build

許多玩家會參考 Meta Build 來決定技能與特長。透過觀察網路上流行的 Build,你大致能推測出敵方玩家可能攜帶的技能與配置。

例如,那些經常在營地或怪物營區徘徊的玩家,多半就是遊蕩者。先熟悉常見的 Roamer Build,便能更快想出對應方式。

有些高端玩家則會使用未公開的 Roamer 特化 Build。由於配置未公開,再加上玩家本身實力高超,碰到這類對手往往輸多贏少。但若能多觀察他們的打法,你也能逐漸進步。

離開戰場也是一種選擇

戰場並不是 DOTA 式的對局,你隨時都能離開,不必硬著頭皮陪其他玩家「坐牢」。畢竟大家都有自己的生活節奏,來去自如非常正常。

有時候你會看到 Outnumbered(寡不敵眾) 的增益,代表我方人數明顯不足。雖然這種情況下依然可以遊玩,但往往是輸多贏少。此時,換一張地圖或改去玩 PvE,都是合理而愉快的選擇。

結語

戰場沒有固定的生存法則,以上原則只是幫助新手更快適應的方向。隨著經驗累積,你會逐漸找到最適合自己的打法與 Build。記住,戰場的目標不是永遠不死,而是如何在有限的資源與環境中,為自己和隊伍創造最大價值。能享受戰鬥、享受學習,才是持續進步的關鍵。

關於作者

琴子曾遊歷《魔獸世界》、《黑色沙漠》、《Guild Wars 2》、《New World: Aeternum》等遊戲世界,
熱衷於研究遊戲機制與玩家心理,不特別追求高端操作,更偏好觀察與思考,是一位知性的玩家。
除了遊戲,琴子喜愛黑咖啡和日本料理,略通日文,偶爾也會來一場自助旅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