琴子 [魔獸世界] 從亂鬥、經商,到最後的離開

Facebook Twitter LinkedIn LINE Skype EverNote GMail Yahoo Email

一段橫跨十多年的遊戲人生記錄:從南海鎮的無目的械鬥,到外域的非主流戰場,最後轉入市場,離開戰場。這不只是遊戲回憶,更是一位玩家與時代變遷的同行。

回到最初,那場沒有目的的戰爭

我在魔獸世界剛出來的時候就開始玩了。那時候等級上限只有 45 等,玩家很快就把裝備打滿了。裝備滿了,沒事做,怎麼辦?那就戰吧。

於是,在南海鎮、荊棘谷、千針石林等邊境地帶,每天都在上演聯盟與部落的大型混戰。沒什麼報酬,也沒什麼目標,從實用角度來看根本不划算,榮譽值少得可憐。但誰在乎呢?我們只想戰。

現在回想起來,那種「泉漳械鬥」等級的白兵戰,才是真正最好玩的時光。大家裝備相近,沒有數值碾壓;PK 沒有目的,只是單純為了戰鬥而戰。

那段日子過後,魔獸世界就再也找不回那種單純的快樂了。

然後,副本來了,革命情感也跟著來了

後來,魔獸世界將等級上限提高到 60,大家開始忙著打副本。像南海鎮那樣的械鬥團體就越來越少見,但副本帶來了另一種樂趣。

那時候的副本怪真的很強,亂拉怪會直接團滅。想過關,不只要裝備,還得微操、分工,是真的在「破地下城」。坦要控場、補要看血線、輸出要抓節奏,整場打下來像打完一場小戰役。

雖然副本的本質仍是為了裝備,但因為難度高、過程長,玩家之間反而更團結。玩久了,自然會出現固定隊友。那是一種說不出口的革命情感。不是因為公會制度,而是因為一次次互相扶持、重來、磨合,才走到一起的默契。

然後,MC 來了,情感開始無力了

玩家在 60 等停留久了之後,藍裝漸漸飽和,大家開始往 MC、BWL 這類大型 raid 前進。

這時候的 raid,不再是默契可以解決的,而是制度化的戰爭。開始有了打卡、考勤、KPI。副本變成了一種義務,一場準時集合的公司例行公事。

我當時所在的小公會感情很好,大家會在頻道裡閒聊,會主動組隊下 BBSSD,就算只是幫忙也願意陪一場。但我們真的沒有人力打 MC,也沒有足夠的戰力去碰大型 raid。慢慢地,公會內部開始出現分歧,有人想衝裝備,有人只想輕鬆玩。

最後,會長不得不宣布公會解散。他另外開了一個聊天頻道,讓原本的成員們還能保持聯絡。 我記得那天我站在暴風城門口,打開公會介面,什麼也沒有了。那一刻,我像是一隻風箏斷了線。第一次,真的在遊戲裡感受到「失落」這件事。

我的第一次離開:靜靜退出那場不屬於我的戰爭

後來,我還是進了一個能打 MC 的大公會,跟著跑了一次完整的 MC。

整場下來,遊戲時間非常漫長。再加上我是補師,全程都在幫別人補血,沒什麼操作空間、也沒有參與感。不是隊伍不好,只是那種玩法,真的讓我覺得無聊。

那天夜深人靜,我一個人坐在暴風城旅店裡,默默打開公會介面,按下退出。 沒有告別,也沒有人挽留。我知道自己不會再打 raid 了。

之後,我回去玩了一陣子 BBSSD,那是我最熟悉的副本。但隨著裝備越來越接近天花板,加上舊公會早已解散,我只是在幫野團打工。

就在那時,我決定離開魔獸世界。 這是我第一次離開,從那個我曾經以為可以一直待下去的世界。

外域開放後,我曾以為熱情會回來

外域開放後,《魔獸世界》又回到了當初那種活力四射的狀態。大家忙著探索新區域、體驗新機制,到處都是充滿動能的冒險者。

但我原本熟悉的朋友、公會夥伴們,大多已經離開。這次的快樂,不再來自社群,而是來自「一個人重新上路」的冒險感。

那時候我玩的是聖騎坦,這在當時算是非主流的選擇。但我很喜歡,因為我熟悉機制,也習慣用自己的方式拉怪控場。

然而,某次我去打了一個 70 級的五人副本,卻坦不住。不是因為不會拉怪,也不是操作失誤,而是單純因為裝等不夠。 最終副本沒打完,大家浪費了一個多小時。我被其他玩家罵,說害他們刷不到裝。

那一刻,我第一次真正感受到這遊戲的殘酷事實: 你會玩、你懂機制,都比不上「你夠不夠裝」

從那之後,我就不再打五人副本了。我只玩戰場、做些工程學小道具、過過日常。但魔獸世界的裝備天花板還是擺在那裡,再怎麼逃避,遲早會撞上。

最終,我第二次離開魔獸世界。 這次沒有難過,也沒有失落,只是淡淡地覺得——我真的不屬於這個世界了。

在倦怠中,我發現了低等級戰場的樂趣

有一次,我在窮極無聊地練等時,突然想到一個遊戲模式:低等級戰場

這種戰場會將角色限制在特定等級範圍內,例如 20 至 29 級。只要角色升上 30 級,就會被分配到下一段戰場。因此,為了維持戰力巔峰,多數玩家會停在 29 級,使用當階最強的裝備,打到升級為止。

這類戰場不像正規 PvP 那樣平衡。不同職業的技能解鎖節奏不同,有些職業在該區間幾乎是王者等級。但來這裡的玩家心裡都清楚,這不是為了公平,而是為了找回當年那種——沒有輾壓、沒有數值支配的單純戰鬥。

這裡是沒有輾壓的最後樂土

畢竟是非主流玩法,低等級戰場排隊需要等上一段時間。 但也因為不同職業在不同等級階段解鎖技能的時間不一樣,會出現某些職業在特定等級段「強到不合理」的現象。

會來這種地方的玩家,其實都知道這個模式不太平衡。 但沒有人抱怨,因為我們心裡都明白:這是沒有等級輾壓、沒有裝備輾壓的最後樂土。

在這裡,戰場就像一個 PvP 的副本,大家會自動合作、互相配合、尋求勝利。沒有人在乎你刷了幾場,只在乎你這一場有沒有打好。

那段時間,我彷彿重回南海鎮、荊棘谷,重回那種「純粹為了戰鬥而戰」的泉彰械鬥時代。 不是為了榮譽,不是為了獎勵,而是為了那場真實的對決。

我知道這塊樂土撐不久了,所以我重新出發

隨著時間流逝,越來越多玩家離開魔獸世界。畢竟這是款老遊戲了,遊戲機制早已被社群摸透,許多內容失去了新鮮感。

慢慢地,低等級戰場也變得越來越難排。 我們這群非主流玩家其實都知道——這塊樂土,遲早會消失。 這不是哪一個資料片的錯,也不是玩家素質變了,而是遊戲本身的節奏,已經不再為我們這種人保留空間。

但我仍捨不得離開。 於是,我下了一個決定:前進美版魔獸世界,重新開始

我不知道那邊的世界是不是更適合我,但我想再試一次,延續這段「沒有輾壓、只有戰鬥」的記憶。

經商日誌:從決戰艾澤拉斯開始

如同大部分的冒險者,我在《決戰艾澤拉斯》這個資料片打錢。這個資料片的雜物(灰色物品)很值錢,再加上可以打材料,我很快就攢到一些錢。

「打錢很簡單嘛。」我感到心滿意足。

但角色打怪的速度大致上是固定的,這就像是冒險者的薪資。我很快發現,《決戰艾澤拉斯》的材料掉價非常快,應該是太多人在農了,導致供過於求。我意識到,這樣下去,我的勞動力只會越來越不值錢。

於是,我放棄這份穩定的收入,轉而專注於蒐集那些仍有價值的材料,作為新的賺錢目標。

克銀與價格波動

中間我離開了魔獸世界一段時間,對許多材料不再熟悉,於是決定回到外域,尋找新的機會。

除了打一些低階材料,我也開始鎖定那些相對稀有的素材。但美版的冒險者實在太多了,就算是稀有材料,也會隨著市場飽和而緩緩掉價。

直到某次,我在外頭自己探集時,意外挖到一顆克銀礦石。我太久沒玩魔獸世界,早就忘了這東西的存在。

當下我心想:「自己有時候在納葛蘭繞一整圈都沒採到半顆,這應該夠稀有了吧。」

但克銀礦石不是什麼便宜的東西,再加上這已經是舊資料片的內容了,我心裡不免懷疑:真的還有冒險者會收這玩意嗎?

抱著姑且一試的心態,我把克銀礦石掛上拍賣行。沒想到,沒過多久就賣掉了。

這讓我開始留意克銀的價格,並少量收購、慢慢轉賣。我發現,這東西的市場真的有在流動,不是死板的老物。

由於魔獸世界不像《黑色沙漠》那樣能直接看到價格折線圖,我只好用「每 50 金為一區間」的方法測試市場接受度。只要有人收購,就代表這個價格帶還活著。

靠著這種笨拙但實用的方式,我慢慢摸索出克銀礦石的價格波動。

最終,這個材料也成了我長期經營的項目之一。

綠裝的短暫冒險

同一種材料的市場終究有限,所以我開始將閒置的資金投入其他項目。

我發現,中低等級的綠裝在市場上相對稀少。推測原因是,大部分玩家早已滿等,不一定會回頭練小號。

我試著低買高賣這些綠裝。經過幾次來回測試,我逐漸摸索出這類裝備的價格帶,也慢慢找到賣得掉的節奏。

不過,綠裝雖然稀少,實際門檻其實不高。只要有玩家願意練小號,花些時間就能自己打到。

有時候,為了避免讓其他玩家的綠裝流入市場,我不得不在利潤微薄的情況下收購,壓低競爭。

後來我只選擇經營中等級的綠裝。因為玩家在這個階段停留的時間較長,也比較願意花錢買裝備,轉手的機會相對穩定。

但綠裝無法堆疊,佔空間又難大量處理。整體來說,還是不太適合長期操作。 相較之下,材料的流動性和效率明顯更高。

最終的離開:當遊戲只剩裝等與坐牢

但後來,我還是選擇離開了魔獸世界。

主要原因是,魔獸世界的 PvE 實在乏善可陳。戰場雖然還算好玩,但一旦遇到一面倒的局勢,就只能無奈陪其他玩家「坐牢」。

至於我最重視的生活系統,在魔獸世界裡其實只是個輔助功能,無法真正有效帶動市場運作。

整體而言,那個遊戲的拍賣場,終究還是以 loot 的買賣為主體,而非生活職業或交易邏輯所驅動的經濟體系。

後記:為什麼我們還是戰了?

也許我們都知道,這些小型戰爭對整個遊戲世界來說毫無意義。
勢力不會改變,邊界永遠重設,戰場會在隔天再打一次。

就像現實中,中印士兵在邊界丟石頭、喊口號,誰也不會真正越界。
但我們還是戰了,還是喊了,因為我們要的是當下的體驗。

那一刻,我們真心投入,為了彼此配合、為了壓線搶點、為了不讓背後的隊友倒下。
睡一覺,世界歸零。但我們會記得:那場戰,我們真的打過。

關於作者

琴子曾遊歷《魔獸世界》、《Guild Wars 2》、《New World: Aeternum》、《黑色沙漠》等遊戲世界,
熱衷於研究遊戲機制與玩家心理,不特別追求高端操作,更偏好觀察與思考,是一位知性的玩家。
除了遊戲,琴子喜愛黑咖啡和日本料理,略通日文,偶爾也會來一場自助旅行。